查看原文
其他

疫情之下,文旅企业如何走向春天?

林一民 言之有范 2023-04-03


今日看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全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运行带来了巨大冲击。受疫情影响,一系列春节文旅活动相继取消,接连而来的还有各地文化场馆陆续闭馆、旅游景区关停、春节档缺席、影视剧拍摄暂停等等。疫情之下如何止损、如何求生、如何复苏,是摆在文旅企业面前的难题。



疫情之下的文旅产业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特殊性,全国的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文化和旅游等消费服务行业都受到了重大冲击,影视产业、旅游产业无疑是当中的“重灾区”。


首先,疫情阻碍了行业正常的经营运行。疫情的发生,给文旅产业的正常经营带来了明显限制。一是人员聚集性活动不能进行。疫情发生后,直接导致春节档影片撤档,全国各地的影剧院陆续关门,文化场馆、主题公园和旅游景区等也相继关闭,一系列文化和旅游节庆活动纷纷宣布取消或延期。二是人员密集型工作不能开展。为加强疫情防控,减少人员聚集,中广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演员委员会联合于1月31日发布《关于新冠疫情期间停止影视剧拍摄工作的通知》,要求相关企业和人员暂停影视剧拍摄工作,更好地保护从业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样受疫情影响,多家报业媒体对春节休刊计划进行了延期,包括湖北《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山东《山东商报》《济南时报》、云南《都市时报》等全国数十家都市类日报、周报等都宣布延期出报。三是人员流动滞缓,春节后员工复工返岗难。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各地在防疫要求下采取交通管制措施,人员出行受阻。从事互联网、创意设计等工作的人员还可以暂时居家在线办公,但是对于产业下游的企业而言,员工不能及时返岗给复工复产带来了极大阻碍。


其次,产生巨大经济损失。疫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春节假期文旅市场的步调,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作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传统节日,也是国民最关注的假期,春节假期对文旅产业的发展促进、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档7天共计收获59.05亿元的票房,而2020年春节档仅仅报收2357万元,此前行业预期的70亿票房已然成为空中楼阁。就旅游行业来看,以2019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6.5万亿元来计算,旅游行业的停摆,将带来每日178亿元的损失,今年全国旅游业损失预计接近3万亿元。文旅产业的淡旺季明显,节假日原本是创收的最佳时期。因此,企业都期盼疫情能及早得到控制,从而通过清明和“五一”小长假的大众消费增长来缓解资金压力。


最后,企业生存面临严峻考验。出于疫情防控的要求,各地春节后的复工复产相应推迟,企业不能照常经营。但是期间的贷款、税费、各种行政事业费,以及房租、水电费等运营成本,还有员工工资等仍需继续支付。同时,随着疫情时间的拉长,存量订单不能及时交付,企业积压的生产物料、未售出的时限性产品等也都将产生损失。如何在这段“入不敷出”的时期内维持经营是各个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疫情之下,文旅产业受疫情影响本就突出,而且文旅产业又恰恰是中小微企业较为集中的领域,头部文旅企业、线上服务企业的应对能力还相对较强,但是对中小微企业而言,如何在这突如其来的“寒冬”中生存成为严峻的考验。


当下文旅企业的应有判断


面对疫情以及疫情结束后,文旅企业如何应对,“非典”时期是一个镜鉴。从2002年12月初广东出现SARS病例,直到2003年7月13日全球不再有新增病例和疑似病例,疫情基本宣告结束,“非典”持续了长达8个月的时间。不过,2003年的中国正处于加入WTO后所带来的市场红利期,并且拥有巨大的人口红利,财政、货币政策的空间也较大,经济韧性较强,整体市场还是处于蓬勃向上的状态。相较之下,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更强,疫情波及范围更广,而当前我国面对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更复杂,最终疫情影响、经济走势如何,是文旅企业绕不开的话题。基于疫情现状,对比“非典”时期,对我国的经济走向,特别是文化和旅游领域的经济发展,文旅企业应有这样几个判断:


其一,疫情对宏观经济影响更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GDP为13.74万亿元人民币,而2019年中国GDP预计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在大规模的经济总量下,加之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诸多考验,疫情最终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较“非典”时期将更大,相应地,文旅企业在疫情之下的经营压力也必然更大。


其二,行业之间联系更加复杂。时下各行各业之间日益形成彼此相连的复杂网络,相关产业的生产链条联系紧密,疫情之下的文旅产业更是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行业秩序当中。因此,文旅企业在当下务必团结应对、共克时艰,在疫情后期的生产恢复与市场复苏上也需要形成合力。


其三,疫情的国际影响更加明显。“非典”期间,中国仅占全球经济活动的4%,而现今约占全球经济活动的18%,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和全球的联系更加密切。这起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中心在中国,但是全球都维系在其中。另外,疫情的发生对我国国际形象的影响不可忽视,在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上,文旅产业有天然的亲和力,疫情后期,业界应有承担起建构国家积极形象地责任意识,这同样也是对行业恢复发展的帮助。


其四,我国有更强的应对能力。积极的方面来看,经过2003年“非典”的考验,我国在对疫情防控、社会治理、后续应对等各方面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政府将在更短的时间内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时,国际上的援助也将帮助我们更快渡过难关。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必然是阶段性的、暂时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文旅企业应持有坚定的信心,期待春天的到来。


文旅企业如何走向春天


面对疫情这一“黑天鹅”事件,无论是有关部门,还是相关企业的领导者要稳住心态、沉住气。虽然疫情趋势暂时难下定论,但是必须有所前瞻,这也是后续推动文旅市场经济复苏的首要前提。


一方面,应对疫情,政府层面上的政策指导和支持一定是首位的。尽快复工复产既是恢复经济秩序的途径也是目的,但是还要保证有一个过渡期,让各行各业都能够得到缓冲。在此基础上,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文旅行业,要在财政、货币、税务以及社会政策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要广泛联系“政产学研用”多方面的智慧,让政策的制定在宏观上尽可能全面,在微观上尽可能有效。


基于疫情现状,目前全国各地都陆续发布政策,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在保经营、稳发展、渡难关上予以支持。2月3日,北京市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打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若干措施》,其中提到,文艺演出、影视剧院等受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可延迟缴纳社会保险费等,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减轻经营压力。2月19日,北京市进一步聚焦疫情下文化企业的燃眉之急,出台28条务实举措,着力助推文化企业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应该看到这既是一个低迷期,同样也是一个反思探索、孕育生长的时期。作为文旅产业的经营主体,企业更需要积极主动应对。


1

及时跟进政策动向


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等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从金融方面对企业度过疫情期提供支持;2月6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决定向旅行社暂退80%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支持旅行社积极应对当前经营困难。现阶段,把握好、利用好政策利好对文旅企业渡过难关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的领导者、相关的政策研究部门、法务部门应主动学习中央和地方相关文件,及时跟进政策动向。


2

设定恢复生产的弹性区间


疫情结束后,大众对文化和旅游产品及服务的消费需求是迅速提高,引发报复性消费,还是仍有一个波动时期,这都需要企业提前有所研判。文旅企业要加强风险管控能力,预置恢复生产的弹性区间。后期,无论是对自然占主导的风险还是人为的不确定性占主导的风险,都要做好预案,避免在风险发生后陷入完全的停滞状态,从而尽可能维持稳定经营。


3

建构行业“命运共同体”


现阶段,文化和旅游领域各行业是“命运相牵”的关系,企业之间要加强防疫期间的互助与合作,共渡难关。此次在主管部门的指令下,国内航司、铁路免费为用户退订。OTA和供应商在所能承受的范畴内,尽最大可能为用户实现“无损退订”。中间垫付所产生的亏损,OTA和供应商在兜底承担之后,通过未来互相让利的举措,实现损失的弥补,这也是市场规则与行业逻辑的新变革。


4

发挥舆论引导的积极作用


对于因疫情而延期或取消的文化和旅游产品及服务,企业要尽快和用户进一步妥善解决,最大程度上化解双方压力。与此同时,积极运用媒介,发挥舆论引导的积极作用,重塑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在后期,更要有计划地推出优惠举措,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刺激和重振大众文旅消费的积极性。


5

提高科技在企业经营中的支撑效力


此次疫情充分显露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社会大众在防疫期间的文化生活需求,除了直接拉动了网络游戏、网综、网剧等的文化消费,也加速推动了在线办公、互联网课程、VR旅游、数字展览、“非接触”自助消费等的进一步普及。作为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多方面的文旅产业,在接下来一个时期,应当强化AI、VR等新兴科技的应用,充分提高企业信息化、网络化、智慧化的支撑能力,积极推进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模式创新。


6

稳定基础员工的就业


特殊时期稳定核心团队是绝大多数企业的首要选择,但不得不提的是,当下无论是对企业而言还是对就业者而言,都是困难时期。文化和旅游领域的服务行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在此阶段,企业应当尽最大可能稳定广大基础员工的就业,这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


文旅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其在拉动就业、稳定民心、满足广大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等方面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旅市场的恢复,既是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发挥其社会效益的要求,做好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工作,具有双重意义。这也要求各方面在现阶段应当保持高度的关注,积极应对,帮助文旅企业合理有效地复工复产,稳定度过疫情期和恢复期。


参考来源:

传媒大观察.再迎休刊潮,疫情彻底打垮纸的媒[EB/OL]. 2020-02-05.

劲旅网.OTA规模化“无损退订”:一场旅游业内的争议、博弈与革命[EB/OL]. 2020-02-05.

正和岛.王林:此次疫情,对所有企业都是一场倒逼[EB/OL]. 2020-02-04.

瑞什马·帕迪亚.对比“非典”,本次疫情对经济影响有何不同[EB/OL]. 2020-02-02.

中国经济网.发改委: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EB/OL]. 2020-02-04.



END



美   编 | 路俊迪


推荐阅读



海外学者谈疫情下的社会治理与文化发展

疫情下全国及各地政府企业帮扶政策汇总

范周 | 疫情时期的文化产业:如何转“危”为“机”?

疫情突发行业短期阵痛下,文旅融合科技迎来发展新阶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